無線系統與天線配置
- Alex Chen
- 5月8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天線選擇、安裝或佈線上的錯誤可能導致一連串問題。Davida Rochman 帶你了解該如何避免天線問題。
2013年9月20日|7分鐘閱讀

「接收器天線是無線麥克風操作中最常被誤解的領域之一。」 這是 Shure 產品支援團隊的斷言。他們應該最有資格這麼說。因為他們就像是福爾摩斯一樣,在解決訊號中斷之謎方面具有高度的推理能力。許多時候,問題的根源是天線的安裝位置。
天線的選擇、安裝位置或電纜錯誤,可能導致接收範圍縮小、表演區出現訊號死角,或是接收器的訊號強度過低,進而造成頻繁斷訊。
在我們談天線安裝之前,先回顧一下在無線系統中可能遇到的天線類型:
全向性天線類型
天線的尺寸與其接收的頻率波長直接相關。無線音訊系統中最常見的天線為:
1/4 波長全向天線
1/2 波長全向天線
定向天線
1/4 波天線
此天線的長度是欲接收頻率波長的四分之一(例:200 MHz 的波長約為 6 英呎,1/4 波天線約為 18 英吋)。 對於 VHF 應用來說,14–18 英吋的天線即可視為 1/4 波天線。UHF 頻段的波長較短,1/4 波天線長度約為 3–6 英吋,因此選擇適當長度很重要。
提示: 1/4 波天線應僅在可直接安裝於無線接收器或天線分配系統時使用(如架耳上的前端安裝天線)。這些天線需靠近一塊金屬平面作為「接地面」才能正常運作,且天線底部必須與接收器有電性接地。
1/2 波天線
此天線的長度為接收頻率波長的一半(200 MHz 的 1/2 波天線約為 3 英呎)。
提示: 1/2 波天線不需接地面,因此適合遠端安裝使用。雖理論上它比 1/4 波天線多約 3 dB 的增益,但實務上這個差異不太明顯。除非需要遠端安裝天線,否則沒有強烈理由「升級」為 1/2 波天線。
定向天線類型
在無線麥克風應用中,定向天線主要用於 UHF 系統。這些天線通常對特定頻率範圍敏感,因此選擇時須特別注意。
定向 VHF 天線寬達 3–5 英呎(類似屋頂上的電視天線),在安裝上相當不方便。

螺旋式天線(Helical Antenna)
這是一種將高增益與寬頻覆蓋結合的定向天線。相較傳統的「槳式天線」(log periodic),其增益更高(12 dBi 對 7 dBi),但覆蓋角度較窄(約 60° 對 120°)。
其一大特色是對極化方向不敏感,無論是垂直還是水平發射都能良好接收,因此常被用於無線耳機系統(IEM)。
槳式天線(Log Periodic / Paddle Antenna)
這是最常見的定向天線。朝向靈敏度增強的方向時,可提供更強訊號至接收器,提升系統有效範圍。也能抑制來自其他方向的干擾訊號。
提示: 大多數定向天線屬寬頻設計,對操作頻段內所有頻率都一樣靈敏。如果指向干擾源,它會增強干擾訊號與目標訊號。增益太高還可能導致接收器過載、產生互調失真,降低接收效果。因此大多數情況仍建議使用全向性天線。
十個最佳天線安裝技巧
即便使用現代的分集接收器,正確安裝天線仍是關鍵。以下是一些基本準則:
保持視線通透: 儘可能保持發射器與接收器天線之間的視線通透,尤其是 UHF 系統。避免天線與金屬物體、牆面或大量人群之間有遮擋。
保持合理距離: 天線與發射器建議距離至少 16 英呎,以避免接收器產生互調產物。距離不宜過長。
使用正確類型的天線: 接近接收器時使用 1/4 波天線;遠端安裝時使用 1/2 波天線。必要時使用定向天線。
選擇正確頻段的天線: 每支天線只能在特定頻段內有效。使用天線分配器時,請將接收器依頻段分類。
分集接收天線間保持距離: 至少需相隔 1/4 波長,最多約 1 波長效果最佳。對於大範圍使用,可將兩天線拉開以涵蓋更大區域。
遠離干擾源: 包括其他無線天線、數位設備、電源設備等。
遠離金屬物體安裝: 理想位置應為空曠區域,或垂直於金屬結構安裝。
正確調整天線角度: 單天線系統應垂直擺放;雙天線系統可呈 45° 張角提升分集效果。
使用低損耗天線延長線: 對於高頻(如 UHF)系統,應使用專用同軸線材與連接頭。
使用天線分配器: 可降低天線數量並減少干擾。兩台接收器可用被動分配器,三台以上建議使用主動分配器。長距離延伸可考慮天線放大器。
如需更深入了解,建議下載 Shure 的免費指南:《Wireless Systems Guide - Antenna Setup》。
作者:Davida Rochman 自 1979 年加入 Shure,擁有語言傳播學位。從未預料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,會展開一段終生與麥克風共舞的職涯。她現任公司公關經理,負責公關、贊助與捐贈事務。
Комментарии